Author: --
Size: 长31.6cm;宽3.5cm;高2.6cm;重81g
Signed and dated: 1921年作
Estimate:
Final Price: RMB 850,000
出版
《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》手稿本,无页码,扇骨第9号。
《棘端竞巧:可读庐刻竹拓本》(上海:大东书局拓本,金东溪,金西厓着,1924), 线装书,无页码,西厓扇骨第1号。
《竹刻》(北京:人民美术出版社,王世襄编着,1991),页42。
《刻竹小言》(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金西厓着,王世襄编,2003),页262。
释文
「辛酉(1921)暮春之初西厓刻此自怡。」
「半岭流秋响,寒蝉带叶飘。金城。」刻铭并款识
「北楼画西崖刻。」刻款
「拱北」印款
此扇骨为画家金拱北书画、由金西厓铁笔镌成之竹刻精品,着录于手稿本《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》扇骨第9号:「白竹。拱画竹,又蝉叶。辛酉(1921)暮春自款。浅刻阴文(又)。已装。」(注释1)亦早经着录在西厓与其兄金东溪于民国十三年(1924)合着出版《棘端竞巧:可读庐刻竹拓本》一书当中,列为西厓扇骨第1号,为其得意之作。
金西厓少习工程,但自幼受家庭影响,热爱艺术。长兄金拱北作画,西厓便在旁为其磨墨拭纸,因而跃跃欲试,欲追随习画。但北楼正色劝曰,现今社会从事书画者多,刻竹者少,不若从东溪兄学刻竹,较易成功也。西厓深觉言之有理,遂铭记北楼忠言,随仲兄金东溪专攻刻竹。(注释2)西厓自述曰:「居家之日,恒忘寝食,仆仆征途,亦携竹材刀刷相随,鸩之既久,稍有会心。」(注释3)影响西厓专攻竹刻的金拱北,自己虽然不刻竹,但深厚的书画素养,加上擅长冶印,能篆刻薄意,因此对刻工刀法可谓知之甚详。西厓曾提及:「伯兄北楼,能作寻丈巨帧,但画尺许之臂搁扇骨,一如狮子搏兔,必以全力。每见其把竹凝视,心有所会,方肯落笔。一稿甫就,便告曰:某处用阴文,某处用阳文;某处宜深刻,某处宜浅刻;某处求对比,某处是呼应。盖其构思时,已预见刻成之全貌矣。」可见拱北对于刻竹画稿极为用心、必以全力,绝不率尔操觚。如西厓所言,竹刻书画,书画家与刻者,犹如词曲家与歌者。熟谙音律者,填词之际,已为歌者之行腔吐字作好安排,唱来抑扬跌宕,自然动听。尤其画家须处处为刻者着想,筹画全局,盱衡深浅,如何打稿,始适宜变换其刀法,以期自然浑成而又富于变化。正所谓先有佳本,乃有佳刻是也。(注释4)
扇骨两面分别刻画蝉与竹叶。蝉身、蝉翼与竹叶施以极浅刻,糙地隐起,刻画入微,富于透明与立体感。蝉足、叶脉与竹干则以深刻勾勒出之,劲挺爽利,能传其神,观者视之,仿佛能感其坚韧。刻者对于书画线条之驾驭,亦挥洒自如,锉刓刻镂,如悬腕运笔,笔笔中锋;铁画银钩,见其运刀精巧,可臻斯境矣。
金家昆仲出身民国初年享誉南北的艺术世家,发家人为其祖父金桐,字竹庭,乃是上海开埠初期著名的「丝通事」。金桐白手起家,只身闯荡上海滩,通过不懈努力,最终成为巨富。父亲金焘向往西学,曾两度出洋。金家十分重视子女教育,金城为民国初年北方画坛领袖人物,1920年于北平组织中国画学研究会;金绍堂(字仲廉,别署东溪,1880〜1965)留学英国,为著名竹刻家;金章(字陶陶,1884〜1939,金城妹,王世襄母)也是画家,擅长金鱼花鸟;家族中的金开藩、金勤伯受到家庭影响也爱好艺术,1927年创办湖社画会,该画会至今仍活跃于北京地区;金开英为中国炼油第一人和台湾石油事业创始人,王世襄后来成为文博界泰斗。(注释5)
注释1:金西厓,《金西厓竹刻作品目录》手稿本,无页码,扇骨第9号。
注释2:庄恒,〈吴昌硕与竹刻家金西厓〉,收入:王世襄编着,《竹刻》(北京:人民美术出版社,1991),页63-65。
注释3:金西厓着,王世襄编,《刻竹小言》(北京: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,2003),页9。
注释4:金西厓着,王世襄编,前引书,页86-87。
注释5:钟秀明,〈百年家族史,浓浓故乡情--南浔金氏家族档案背后的故事〉《浙江档案》第7期(2014.7),页30-32。